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穿越历史 > 大家请我当皇帝 > 第974节
  三辞三让之初,张顺本着俭省节约的心思准备“借”崇祯的冕服凑数,结果被众人一口否决了。
  但是,时间紧任务重,无奈之下众女只得齐上阵,连续废了两三个月的功夫,终于在登基前夜把这一身衮冕给他做好了。
  待到四女给他穿戴整齐,仔细一看,只见面前之人身材高打、器宇轩昂,端的是神仙似的人物。
  “怎么了?”张顺眼见四女一呆,不由奇怪地问道。
  “这身衣服,大约也只有陛……陛下穿得!”四女回过神来,不由开口赞叹道。
  正所谓:“女要俏,一身孝;男要俏,一身皂”。
  这张顺本就好气质,如今又穿了这一身以黑红为主色的衮冕,看起来极具威严气度,让人忍不住产生了一股顶礼膜拜的冲动。
  张顺闻言就着大铜镜看了看,一时间也忍不住感慨万全。
  或许自己做的还不够好,或许自己做事还不够大公无私,或许自己也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,但是这一身华夏衣冠终究算是保住了!
  一念至此,张顺便辞别了众女,在高启潜的引导和悟空的护卫下大踏步走向了乾清宫。
  乾清宫内,朱常洵与内阁诸臣早已经翘首以待。
  张顺进了宫内,先向“弘光帝”朱常洵行三叩九拜大礼。
  朱常洵生受了,然后离开了龙椅,一步一步踱下台阶,将玉玺郑重递与给了张顺。
  张顺受玺,便高举至头顶,然后一步一步走向前走去,直到走到那宽大的龙椅跟前。
  眼前的龙椅很大,可是它却坐不下两个人。
  所以只能朱常洵下去,自己坐上去。
  “臣朱常洵叩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直到这时,身宽体胖的朱常洵不由高呼一声,十分艰难的跪拜了下去。
  朱常洵话音刚落,以张慎言为首的内阁诸臣亦纷纷大声高呼道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  第715章 传国玺
  话说张顺既已受玺,接受朱常洵及阁臣朝拜。
  但这并不是登基大典的结束,而仅仅是一个开始。
  登基大典的第一步是祭祀天地宗社。
  天即皇天上帝,亦即昊天上帝,祭祀地在天坛;地即皇帝祇神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土神,祭祀地在地坛。
  宗即宗庙也,祭祀地在太庙。
  初,经过宋献策建议,将原来的明朝诸帝移出,将张顺先祖移入。
  然后,慎终追远,极其不要脸的以黄帝为太祖,以舜帝为高祖,又往上追封三代,皆移入祭祀。
  那张顺本是穿越而来,对此倒也不甚在意。
  既然自个是炎黄子孙,那以黄帝为太祖,想必也不算认错了祖宗。
  至于社,即社稷,亦即“土地之主”和“五谷之长”,故而又被人称之为“土谷之神”,以求国事太平,五谷丰登,祭祀地在社稷坛。
  由于昊天上帝和皇地袛神在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,哪怕身着华丽的衮冕,亦不足祭祀之。
  故而张顺只得折回养心殿,又换上了一身质朴的大衮冕。
  《礼记》:“礼有以文为贵者”,亦“有以素为贵者”;“有以多为贵者”,亦“有以少为贵者”。
  前者的代表就是衮冕,而后者的代表就是大衮冕。
  相对于繁琐华贵的衮冕而言,大衮冕采用黑羔羊皮制成,“以象天色之玄”,而且“冕无旒、衣无章”。
  用这种返璞归真的设计,以表达对皇天后土的“报本反始”之心。
  祭天礼仪大致包括迎神奏乐、燔柴、行礼、奠玉帛、进俎、初献、饮福受胙、撤豆、送神、去燎所、望燎十一项,步骤极其繁琐。
  只过了一会儿,张顺就热的满头大汗。
  原来按照正常情况,祭祀天地这种典礼都在冬至举行,天气较为寒冷。
  但是,时值初秋,“秋老虎”尚未远离,张顺身披“黑羔裘”,自然是热得不行。
  不过礼制如此,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进行到底。
  好在祭祀天地需要这般,祭祀宗社就可用换回衮冕,忍一忍也就过去了。
  那天坛在城南,地坛在城北。
  好容易祭祀完皇天上帝,天色刚微微亮,张顺连忙催促着众人前往城北,祭祀皇地袛神。
  众人刚要动身,就在这时,突然有人跑到宋献策跟前耳语了几句。
  那宋献策眼睛一亮,连忙扑到张顺面前,大声高呼道:“陛下,祥瑞,天降祥瑞啊!”
  “何来祥瑞?”张顺闻言连忙抬头看了看天空,只见蒙蒙的天空万里无云,七八点残星点缀其上,却是无一丝异象。
  “方才赵鱼头乘快马自洛阳而来,言说两个月前,孟津河水忽然清澈见底,众皆疑之。”宋献策连忙大声道。
  “俄而有渔人于洛河网中金色鲤鱼一条,长约五尺,重达百斤,疑似为龙。那渔人不意大喜,连忙喊来左右亲邻帮忙。”
  “不意那鲤鱼力气极大,未几,竟挣破渔网而去。”
  “待到那渔人上岸,遍查渔网,只见一物挂在网上。洗净一看,竟是一方玉玺,遂售卖于市。”
  “赵鱼头见而购之,只见上面刻着鸟虫,不明所以。遂使人视之,乃‘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’是也!”
  “啊?这是传国玉玺啊!”众人闻言一愣,不由纷纷交头接耳道。
  “传国玺?”张顺听到这里,不由半眯着眼盯着宋献策问道,“果真如此?”
  “这……赵鱼头已经赶到,陛下召来一问便知!”宋献策顿时脑门冒汗,连忙回答道。
  “好,宣赵鱼头觐见!”张顺沉默了片刻,点了点头道。
  “宣赵鱼头觐见!”随着张顺诏令一下,顿时早有太监高声传召道。
  “草民赵鱼头,见过陛下,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不多时,一个颤巍巍的老者来到了张顺面前,伏在地上三叩九拜道。
  “平身!”张顺看着愈发苍老、愈发卑微的赵鱼头,一时间不由感慨万千。
  当初那一个精神矍铄、畅谈古今的老先生,如今却和一个普通人一般,匍匐在自己的脚下。
  难怪自古以来,帝王都“道寡称孤”,果然是高处不胜寒呐!
  就在张顺打量赵鱼头之际,却不知伏在地上的赵鱼头同样是心绪百转千回。
  当初和自己堪堪而谈的那个年轻人,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,就如同天命加身一般,由一介布衣荣登九五之尊。
  “赶得早,不如赶得巧!”那赵鱼头闻言并没有起身,反倒膝行向前道,“草民自得了这一方印玺以后,倍道兼行,用了半个月功夫赶到了京师。”
  “不意适逢陛下登基,实在是天命所归。”
  “还请陛下收下这一方印玺,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!”
  张顺闻言仔细一看,却见赵鱼头粗糙的手中正捧着一方指头大小的印玺。
  那印玺颜色极为怪异,乍一看好像是白色,仔细一看又好像泛点绿,似乎还有点金光闪烁,不知真假。
  张顺笑了笑,亲手接过来拢到袖子里道:“些许死物件,不值得先生如此劳烦。”
  “按理说,先生本是朕的旧人,如此隆重之事,理当恭请先生出席才是。”
  “只是念及先生年事已高,这才不敢劳烦先生长途跋涉。”
  “既然今日先生已至,还烦请先生为我观礼!”
  “陛下!”张顺话音刚落,内阁大学士冯铨连忙接话道,“这传国玉玺本为秦始皇所用,毁和氏璧而成,传自五代李从珂,遂不知所终,至今数百年矣。”
  “昔王莽篡位,命安阳侯王舜索之,遂崩一角。”
  “今陛下既为舜王之后,名讳又与之同音,可见正应于此。”
  “此乃大大的祥瑞,还请陛下诏令四方,使世人咸知之!”
  “还请陛下诏令四方,使世人咸知之!”冯铨话音刚落,众人料定此事为张顺所安排,不由纷纷跪请道。
  “哈哈哈!”不意张顺闻言仰天大笑三声,这才开口道,“昔日秦始皇六合,虎视天下,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。”
  “又毁和氏璧以为大宝,欲以传万世。”
  “不意其江山二世而亡,其传国玺又为他人所得。”
  “自是巧争力取,谓得此乃足已受命,而不知受命以德,不以玺也。”
  “故昔日孙坚得之,命丧黄泉;袁公路得之,冢中枯骨。”
  “后人求之不得,则伪造以欺人;得之则君臣色喜,以夸示于天下。”
  “是皆贻笑千载,朕不为也!”
  “今朕以农人为城橹,以士人为干戈,以工匠为甲胄,以商贾为玉帛,天下谁人能制?”
  “故天下百姓方为传国玺,朕安用一死物为!”
  第716章 大虞
  话说张顺既祀天地宗社,遂折回乾清宫,又换回了那一身华丽的衮冕,端坐在龙椅之上。
  张慎言携百官,于下面三叩九拜,三呼万岁,至此彻底定下君臣之份。
  张顺遂下诏书,改国号为大虞,年号统天,以李三娘为皇后,以红娘子为皇贵妃,以马英娘、李香、高桂英和王奇瑛四女为贵妃。
  其余诸女,各册封妃嫔不等,不在细表。
  原来当初,群臣议国号有虞、陈、熊、虍若干种,张顺选择了半晌,最终选择了一个虞字。
  一则,虞即驺虞,白虎黑文,尾长于身,仁兽,食自死之肉。
  二则,虞夏商周,虞乃王朝开端。
  古语云:君以此兴,必以此亡。他深知自此以后,王朝恐怕将会彻底终结,这将会是最后一个国号。
  三则,有虞氏乃舜帝的国号,他每以舜帝自比,也应当选择类似的国号。
  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
  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