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文学 > 穿越历史 >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>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654节
  “爷,熊总督既然如此说,便是辽事仍有不可为,明知不可而为之,断不能如此行事啊。”
  王朝辅一旁研磨,一边小心说道。
  朱由校靠在九龙御座上,冷哼道:“这个熊廷弼,到底在打着什么算盘,动静闹的打雷似的大,转眼就给朕上奏,说等到明年七月份出关。”
  “具体想要做什么,他这个奏疏上是只字未提,他隐瞒那些部将朕能理解,可难道他连朕都信不过吗?”
  “什么计划不能和朕说的,这让叫朕如何继续信他?”
  说着,朱由校怒从心来,将熊廷弼的奏疏直接扔到地上。
  王朝辅弯腰建起来,恭恭敬敬又放了回去,“爷,话不能这么说,熊总督镇辽二十余载,辽事到了如今的情况,功不可没。”
  “知道、知道,朕都知道。”朱由校回答得有些不耐烦,道理其实都懂,就是气不过,这口气缓不过去。
  这个熊廷弼,情商居然这么低!
  自己如此信任他,八年来,几乎是从不过问辽事,遇到困难,也是第一个帮助解决。
  可他呢?有计划居然连自己这个皇帝都不和盘托出!
  难道他还怕皇宫里有皇太极的细作吗?
  “罢了,罢了,他想怎么做,就让他怎么做吧,留下一屁股烂摊子,还得朕替他收。”
  朱由校忽然就想明白了,无奈的笑了笑。
  也就是咱穿过来了,在位的要是朱由检那个小可爱,这件事熊廷弼就要被猜忌,迫死也就是早晚的事。
  这种性格,也不外乎这货能有历史上那个凄惨的结局。
  要不是朱由校知道他绝对忠心,且有能力,这件事还真不能轻易就这么过去,毕竟有什么计划连当今皇帝都不能告诉的?
  现在朱由校要想的是,熊廷弼完全不顾及其余各地兵马已经调动,上奏不能进兵给自己留下来的烂摊子。
  “熊廷弼啊熊廷弼,怎么就没有半点长进呢,什么时候能让朕省省心啊?”朱由校俯身下去,捡起了一堆奏疏,摇头自语:
  “你看看,这些又都是弹劾你的,没有朕在,十个你都死了。”
  第二天,皇极殿上。
  朱由校面对几名阁臣,开口问道:“今日朕叫几位阁老前来,是有要事询问,出关讨金的事,准备得如何了?”
  温体仁说道:“现下已经是十月了,边关各地渐渐苦寒,若要出关,至少要准备棉衣被褥四十万套。”
  “臣去问过司局了,四十万套棉衣,还是太过紧张,即便到了明年开化,也是做不完的。”
  “这么难?”朱由校歪着头,想想说道:
  “朝廷做不完,就让民间去做,从民间找商人与朝廷司局合作,制作出关所需的棉衣和被褥,成色要新,务必保暖。”
  “把这四十万套分发给四家成衣铺子,质量要好,明年五月份交货,朝廷用银子买,这事劳烦温阁老去知会户部一声。”
  温体仁点头,“此事是臣分内所在,陛下的这个办法,真是极为聪明,动用民间的力量,四十万套棉衣和被褥,诚然不多。”
  他说完,胡士广道:
  “除却棉衣和被褥,还有大军的开销。”
  “眼下福建、两广、湖广及河南地区已经开始调换,有些地方朝廷还没有补发军饷,引起诸多不满。”
  “哼,不满,他们也有资格不满!”朱由校翘起二郎腿,想想说道:
  “抽调宣大两镇,山东兵马先行入京,至于说山陕两地兵马,让朱燮元拟个表呈上来。”
  “还有江南各地出关的卫所兵马,也是一样,拟个表呈给朕。”
  “几位,还有什么事需要朕决断的?”
  几名阁臣对视几眼,由内阁首辅魏广微说道:“陛下,何士晋已经被黄得功斩了,此事该给天下一个交代。”
  “堂堂督抚大臣,封疆大吏,总不能死得不明不白。”
  朱由校皱起眉头,许久后才说道:“既然非要个说法,那就让魏忠贤去做,编排罪名这种事,他不是最擅长吗?”
  “这…”几名阁臣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是犯了难。
  “怎么,有什么不妥吗?”朱由校冷冷一笑,靠在椅子上,看了一眼空荡荡的皇极大殿,说道:
  “朕当初要整改卫所,你们不是都不同意吗?”
  “八个省的督抚大臣联名上奏,要朕取消已经定下的旨意,你们都不支持,那朕只好自己做了。”
  “何士晋已经死了,你们要为了个死人与朕作对吗?”
  皇帝还是头一次把话说的这么直,阁老们暗暗心惊,也是给整不会了,以往他们谈话,都是晦涩难言。
  现在倒好,直接被皇帝摆到台面上来了。
  “臣等遵旨…”
  朱由校继续说道:“没有便好,调兵出关的事,一切俱照熊廷弼说的办,动静有多大闹多大,传消息出关外,但是先别调兵。”
  “叫各省卫所,都给朕出一份名单,名单上的人要在明年率部出关,征讨建虏。”
  在场的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,当朝阁辅,心底下都活络着呢,早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。
  这是在借着这次出兵,把反对卫所改制的刺头调出关外,直接死在关外最好,就算活着回来,也能借着叙功的名义把他们调离原来卫所。
  这样一来,地方卫所势力大大削弱,改制就能在全国顺利推行了。
  卫所改制,到了这一步已经无法阻挡,征讨建虏,又是天下人所共愿,被点名出关的卫所将领即便是想不去都不行。
  可一旦要是出去,就到了熊廷弼的地盘,陪同的还有众多忠于王事的精锐,回得来回不来,这可就说不准了。
  第八百九十九章:去旧迎新
  十一月,陕西。
  “今日把诸位交到这里来,是接到了朝廷的旨意。”朱燮元坐在大堂上,身旁是陕西一带较有权势的文官、武将。
  武将之首,是掌后军都督府事的泰宁候陈延祚。
  文臣之首,便是时下任陕西巡抚的李起元了。
  他们两个,都是朝廷改制之后上的位,陈延祚代表着天启一朝新晋的武勋势力,李起元便是浙党中人。
  要说起来,作为浙党如今的第一个巡抚大员,李起元能坐到这个位子上,还是多亏了入阁后的温体仁。
  自然,在此之前,朝中少不得一阵的明争暗斗。
  这些都属官员们之间的内斗了,朱由校通过较事府知道个清楚,但却并未插手,官员争斗起来,这个皇位做得才安稳不是吗。
  说话的,正是山陕总督朱燮元。
  他的手指敲打着座椅,良久后才向一旁打了个眼色,待着玄武铁盔的山西镇西卫指挥使猛如虎大步上前,嗓音浑厚道:
  “朝廷定议,不日将起大军出关,征讨建州,此役,必使建州覆灭,以雪萨尔浒前耻!”
  刚听这话,许多人心里还挺高兴的。
  要打仗了,这不是好事儿吗?
  出去建立军功,回来才好说话,尤其是现在朝廷风风火火整顿卫所,武将更应该立功,才能保住自己的官身。
  随后,猛如虎道:“以下,便是此次山西、山西两地诸卫、所抽调的名单,今日确定好了,即刻便要奏报陛下!”
  “陕西,榆林总兵姜让、延安府甘泉总兵吴烈、西安府泾阳总兵督漕运事宋利、临洮总兵贺勇……”
  “山西,太原总兵高业、河曲总兵猛如虎、大宁总兵督岳阳军务栗自阳、平阳府总兵陈国威……”
  这次山陕两省出动的兵马规模,仅从名单上来看,规模竟比上次萨尔浒之战调派的还要多。
  其中有九边总兵一,杂号总兵十二。
  除此以外,还有各地的参谋将、游击将军、千总,不计其数,足以使人察觉到朝廷此次的动静之大。
  更令人意外的是,这次出关作战,居然是以点名的方式调集兵力,朝廷没有给你反对的机会,让你去,你就得去。
  如果仔细去看,就知道这次朱燮元选人并不是随手点将,这里边儿的说道可真是不少。
  不过总的来说,就是奉旨行事,把内地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刺头们调出关,统一到关外收拾。
  这样一来,既有了随意处置将官的口实,也避免了内地再起战火,生灵涂炭,给百姓徒增灾难。
  等这批人调出去,山陕两地基本也就清净了。
  但如此以来,造成的后果便是历来是军事重地的山陕两省,历经万历三大征,天启一朝辽东、西南两大征以后,兵力严重不足。
  内地兵力严重空虚,若再起大乱,朝廷鞭长莫及,很容易就会演变成一场星火燎原之势。
  不过,这些事朱燮元心里知道,却并不能现在就办,因为这次他也要随军出关,因为只有这样,才能让被抽调出去那些人老实。
  第二天,一匹快马疾驰进入大同镇城。
  “总督檄令,大同军不得轻动,待出关大军开拔,张万邦即领本部大同军以此令,驻扎西安,招兵买马,扩充军备!”
  张万邦率领一众将领半跪在地,以双手结果檄令,大声道:“末将张万邦,谨遵总督军令!”
  起身后,大同军上下一片哗然。
  这次听说要出关干建奴,大同军上下一片振奋,都打算摩拳擦掌,大干一场,可很多人来回查了好多遍山陕两地抽调出关的将领名单,却不见大同军上下一人,都是十分不满。
  然而朱燮元毕竟是朱燮元,其在军中威望甚高,只要人还没走,就能镇得住场子。
  即便是大同军,也都没敢有半句的微词传出。
  “总督这是什么意思,就连管漕运的那帮憨批都抽调出关了,怎么独独把我们大同军落下了?”
  “就是,这找谁说理去!”
  “这次可是出关打建奴,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,错过这次,都要悔恨终生了,老子不管,老子就要出关去打建奴!”
  张万邦坐在上面细细想着,一时也没琢磨明白。
  是啊,漕运的那帮废物都能调出关,自己大同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,怎么偏偏把自己给剩下了。
  他是百思不得其解,不免有些心烦意燥起来。
  传令的不是别人,正是朱燮元身旁的心腹佥书官,他传了檄令,拉着张万邦来到一侧,笑道:
  “这里安静些。”